1. 首頁 > 云計算頻道 > 云計算

                  “TOP之爭”意義重大 中國云服務開啟“大調整”時代

                  2023年01月17日 11:48:38   來源:壹DU財經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,中國云服務市場喜憂參半。一方面,在東數西算等利好政策的引導下,云服務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;另一方面,后疫情時代不確定因素增加,云市場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。

                  1.jpg

                    進?還是退?巨頭們用行動回答了外界的疑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年末,阿里云宣布新一輪人事任命,集團CEO張勇親自掛帥上陣。在此之前,阿里云還吸納了華為“老將”蔡英華,專攻大客戶;

                    7月初,騰訊云將政企業務整合為一條業務線,主要覆蓋政務、工業、能源、文旅、農業等領域;

                    5月初,在百度管理層新一輪輪崗中,百度原執行副總裁、移動生態(MEG)原負責人沈抖出任智能云事業群組(ACG)負責人。李彥宏在內部信中稱:智能云業務的目標是加快落實“云智一體”戰略,實現規模和健康度的量變和質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2023年1月,京東科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,京東云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種種跡象表明,無論是組織建設還是產品,巨頭們都在上演加速度。他們的共同目標,自然是在持續增長的云服務市場搶到更多份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,2022年Q3,中國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到78億美元,同比增長8%。報告同時指出,中國云市場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,競爭格局和客戶結構都面臨著巨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種巨變體現在2022年,則是云服務市場的“TOP之爭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01“TOP”到處有多重要?

                    云服務,切中的是企業服務場景,這種先天基因決定著行業的TOP之爭必然激烈。因為與C端產品的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不同,企業對于云服務廠商的評估,更聚焦在“行業排名”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云服務需要‘規模優勢’,只有產品足夠好、能力足夠強,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市場認可,”行業人士胡先生對壹DU財經表示:“企業的思路也非常簡單,他們會看自己所在行業的頭部企業都在用什么服務商,行業TOP5的玩家有何優勢,如果價格相差不大,自然會選排名更靠前、服務更優的廠商。”換句話說,“行業排名”在客戶眼中與廠商能力幾乎可以劃等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他看來,價格不是企業選擇云計算服務廠商最重要的因素,排名才是。“企業服務的客戶非,F實,都是以結果為導向,哪個產品能幫助他們降本增效,真正用得上、用得好,最后才會買單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樣的特性促使所有云服務廠商必須“力爭上游”。也因此,國內云服務商中,阿里云、華為云、百度云、騰訊云、京東云“五朵云”競爭一直非常激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Canalys數據顯示,2019年第一季度,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前五名為:阿里云47.3%、騰訊云15.4%、AWS 8.8%、百度智能云8.0%,排名前四的云廠商占據著79.5%的市場份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,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前五名為:阿里云36.7%、華為云18%、騰訊云15.7%、百度智能云8.4%——排名前四的云廠商占據著78.8%的市場份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權威研究機構Forrester發布《The Forrester Wave:Public Cloud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Platforms In China,Q4 2022》報告,京東云超越百度云,排名第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而IDC最新報告顯示,在IaaS+PaaS市場上,騰訊云被華為云反超,排名掉至第三,阿里云雖依然位居第一的位置。但面對TOP榜上其他玩家的拼命搶奪,阿里云終于“急了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倒數第二個工作日,阿里云換帥消息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。而“該變了,阿里云再等下去,就要垮了”——前員工如此表述,也將阿里云“失意的三年”暴露人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行業的搶椅子大戰很刺激,每家都很著急,畢竟這個市場很看重頭部效應,機會也是稍縱即逝。”胡先生說道。“基本都是‘一號位’工程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馬化騰給騰訊云的未來重新定調;京東云將現有BU和BG整合,成立京東云事業部、銷售中心、解決方案中心和交付中心,這四個中心的負責人均向京東科技CEO李婭云匯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調整反思”、“一號位定調”,成為云服務商在2022年的主旋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02關鍵年份,守壘與進擊

                    除“頂層”重新布局外,各大云服務商在2022年更是各出奇招,有的守壘,有的反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誕生于2009年的阿里云,憑借先發優勢在國內云服務市場處于領先地位。IDC發布的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(2022上半年)跟蹤》報告數據顯示,阿里云在IaaS領域和IaaS+PaaS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4.6%和33.5%,排名均為第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由此足見其實力,但同樣,尷尬也不少。最近幾年,阿里云的增速一直在放緩——2018年的數據超過80%,此后一度跌至個位數。2022年Q3,阿里云增速僅有4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,阿里云突破千億規模的目標,三年時間仍未完成;加之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機房宕機事故影響,阿里在2022年Q4“著急”,實屬情理之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根本上講,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還在于早期快速增長的互聯網客戶群體漲不動了。取而代之的是政府、國企為代表的大客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為此,阿里云在2022年3月挖來了華為前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,負責阿里云全球銷售業務。從后續的一系列人事變動來看,蔡英華緊抓商業化的動作正倒逼阿里云的成長。蔡英華也曾透露,阿里云將加大頭部客戶資源的共享。這也向外界進一步明確:大KA將是阿里云的業務重點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但政企市場早已擠滿了先行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如騰訊云在金融云應用解決方案市場占據第一;華為、新華三兩家則在城軌云市場占據了八成份額;百度智能云在工業質檢云領域遙遙領先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也意味著,眼下營收穩定增長、但增速放緩的阿里云,未來在政企市場上還有一場苦戰要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反觀華為云,在政企的強勢領地可謂如魚得水。2022年以來,華為云在政企大客戶上進一步深耕。歸結起來,核心在于“下沉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技術產品層面,持續做深華為云Stack與ICT產品的協同,降低選擇難度和開發門檻,使得服務群體進一步拓展;在場景方面,大力推行標準化場景,讓場景變簡單;在具體解決方案上,華為云面向大型政企客戶的云解決方案,使之成為華為云推進政企深度用云戰略落地的重要抓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但需要注意的是,華為云在政企方面的優勢并未復制到互聯網KA和中小企業領域,而后者正在成為市場上最活躍的部分,也因此,華為云實質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阿里云和華為云的煩惱在于增速放緩,那么騰訊云則到了“關鍵時刻”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騰訊云都占據市場第二的位置,但自2022年上半年,華為云搶位成功,騰訊云跌至第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對此,騰訊內部并非毫無反應。在2022年最后一個月,馬化騰在內部員工大會斥責騰訊云的大集成作風,重新為騰訊云的戰略方向奠定基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除市場份額和排名外,騰訊云的盈利情況也不樂觀。此前中信證券的測算顯示,2020年至2022年騰訊云毛利率分別為-14%、-7%和-7%,一直為負值。2023年,騰訊云能否扭轉,還是未知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2022年,同樣“大調整”的還有百度智能云。5月,百度進行了一輪干部輪崗,智能云事業群的掌舵人變成了沈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相比于其他云服務商,百度一直關注“AI與產業之間的關系”。而將人工智能與云的結合,使其成為獨特的“云智一體”。百度智能云也成為百度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,在2022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速。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,同比增長了24%,且推動了百度核心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5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不過,雖然百度智能云整體保持了較高增速,但相對阿里云、華為云當前的份額仍有不小的差距。好在百度智能云在工業、制造業、智慧城市等層面的布局正在深化,未來在細分領域的深耕或將給予百度更好的回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03結語

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,云服務已從最初的概念發展到普及和廣泛應用的階段。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,宏觀經濟增長放緩、供應鏈間歇性停擺等多重影響下,國內云計算市場的整體增速放緩。但長遠來看,行業仍然充滿希望。IDC預計,未來五年,中國整體云計算市場復合增長率將在20%左右。而這樣的增速對于所有云服務廠商而言,是絕不能錯過的機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隨著2022年市場玩家們“大調整”的開啟,2023年后半段,這些調整的成果將陸續放出,屆時,整個云市場或將更加熱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內容僅供閱讀,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謹慎對待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
                  [編號: ]
  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微信

                  即時

                  新聞

                  騰訊前三季研發投入454.75億元 前沿科技加速落地服務

                  11月16日,騰訊控股(HK.00700)發布2022年Q3財報,騰訊實現營業收入1400.93億元,非國際會計準則凈利潤(Non-IFRS)322.54億元,同比恢復增長,多個主營業務板塊收入亦呈現環比企穩跡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企業IT

                  今日影像,今日推送!星圖地球今日影像正式發布,開

                  每一次火箭升空、衛星發射都能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,那你可曾想過,有朝一日每個人都能召喚衛星為自己服務?

                  研究

                  IDC發布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軟硬件市場份額報告

                  IDC《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硬件市場份額,2021》報告顯示,中國數字政府IT安全硬件市場的規模達到64.9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31.5%。

                  人妻献身后的堕落